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

留美隨筆 - 木製星星

作者:陳家康
十八歲,英華書院校友。於二零一一年一月十九日離港移民美國加州。熱愛研習中國文學作品、寫生、舞台後勤的工作。他的人生有三個目標:領養一名孤兒、成為無國界醫生的一員與承傳英華精神。
「一 、二、三......」來了美國已有一段時間。我平日忙於學業和升學申請,今夜卻是第一次靜靜地觀星。想不到,我一直錯過了眼前的美景。不停流動的時間,喚起了我的回憶。

我還記得第一天踏進英華書院那種既興奮、又緊張的心情。興奮的是身份的改變,緊張的是擔心自己能否適應全新的環境。首兩年我不斷從師兄身上了解到英華的傳統價值,同時在這段時間裏充實了自己,經過激烈的競爭下,我考獲不俗的成績,在190週年校慶系列的活動中,更令我深深感受到英華師生、校友之間根深柢固的感情,我自此立下目標,將來一定盡力回饋母校。之後,我努力在學業與課外活動之中取得平衡,成績保持水準之餘 ,我更獲得無數珍貴的待人處事的經驗。中四開始我更承擔起薪火相傳的責任,從各種途徑教導師弟英華精神,正如當年師兄指導我一樣 。校園生活一日比一日有意義,以前我每一天都帶著上進心和動力上學,因為我感受到英華就是我第二個「家」。
但來到美國,我還是第一次會厭倦上學,感覺總是鬱悶的。一年的多番努力,申請大學的文件還是沒有進展,鑑於香港和美國教育制度的相異,學分數目和科目等級轉換方面特別棘手,例如兩地「 A」的標準不一,以致我香港成績轉移後數據變得不準確。朋友方面我仍無法融入當地的圈子,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同學、朋友之間的相處已十分緊密、深厚,難以容納陌生人的介入。我一個人終日在校園流連,至今仍未能獲得老師關顧,沒有伯樂,良馬亦無用武之地。我實在不太介意這些,只是若連我的未來也沒有保障,升學前景堪虞的話,恐怕影響至為深遠,令我憂慮重重,再想起身上背負著沉重的家庭期望和負擔,更有一種窮途末路的感覺。

我不是一個悲觀的人,但有時候現實逼使人面對困局。我不甘心,即使我的前途坎坷也不要緊,但我無法眼見日漸年老的母親仍擔心我能否接受這一些壓力,弟弟仍指望我這位哥哥。我但求母親可安享晚年,弟弟健康生活下去。

我總會想起我的第二個「家」:英華書院。在那兒我建立了自信、自我價值,激發我各方面的才能,使我在家庭失敗中找到光明。我結識了親如手足的同學、情如父母的老師。他們對我的愛護、信任是一直令我前進的動力。

在我家庭碎裂時,一位恩師曾送我一枚於以色列製造的木製星星,他相信它能帶給我希望,並傳達英華師生對我的支持。我當時答應他,會在離開英華的一天交還它,而那時它是一定滿載快樂的。在移民離開香港前,我無聲無息把木製星星放在恩師的櫃架,雖然我飽受不捨、離別的纏擾,但我仍想以微笑總結四年半的英華生活。

古人道:錦上添花易,雪中送炭難。

最近我無意間在抽屜裏找到了英華的領帶。走出書堆,我對著鏡打領帶,意想不到的是每一個步驟、每一轉、每一環仍未生疏。

身處萬尺汪洋之外,心繫千里英華之家。無論我歷劫任何挫折,英華的鐘聲令我一次又一次重燃對生命的熱誠。「承英華之傳統;振大漢之天聲」這對聯仍張貼在我的書桌上。我這離開「家」已久的孩子已日漸忘掉穿皮鞋、 襯衣、皮帶和打領帶的感覺,不過我會告訴任何一個認識我的美國人:「我是英華仔。」這是一句何等值得驕傲的話!193年的英華火炬一直在每個「英華仔」的心中,而且每個「英華仔」都有不同的解讀,對我而言,那是無限的光榮與堅毅的人生信念。

木製星星雖然交還了,但它所散發的光芒,如同每晚的星空一樣,仍長存在我的心中。

即使現在經歷到失敗,不過未來的時間卻沒輸掉一分一秒,只是另以其他方法實踐理想。不要放棄,咬緊牙關,請給予自己時間和信心!

刊登日期:2012-3-21



*擇錄於香港教育城


mc-tutor.com(精英班補習中介中心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